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昨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继续审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等。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草案)》规定建立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和跨部门情报信息运行机制。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在减少死刑罪名、加大反腐惩处力度、维护信息网络安全、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加大对暴力恐怖犯罪惩治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修改。记者从中提炼出十个看点。  看点1:集资诈骗等9项罪名可免死。专家称,“生杀予夺”需要慎之又慎。逐步减少死刑并控制死刑的适用,是符合国际趋势的做法,体现了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  看点2:增加“财产刑”让行贿人“吐出”不当获利。“通过完善对腐败犯罪财产刑的规定,使犯罪分子在受到人身处罚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得不到好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黄京平说。  看点3:将腐败的刚性数额标准改为“数额+情节”。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认为,现行刑法是按照贪污受贿的数额来定罪,分为四个档次进行判罚。但这毕竟是十多年前制定的,数额规定过死,有时难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做到罪刑相适应。  看点4:强制猥亵男性也将入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指出,刑法规定猥亵对象限于妇女,现代社会男人的性自由也需要受到保护,修改是针对强制猥亵对象扩大的情况作出的。  看点5:保姆虐待老人、孩子也将入刑。阮齐林认为,现行刑法的规定范围太窄。中国已进入老龄化,老人对非亲属关系的照料需求越来越大,比如雇佣保姆,或进养老院等。这些人对老人没有抚养义务,但有照顾义务。他们如果实施虐待的话就没有刑法约束,此次修改从法律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看点6: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者加重处罚。阮齐林说,拐卖妇女儿童在我国屡禁不止,主要是有收买市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买卖就没有拐卖。”此次对除罪条款的修改,是很有必要的。  看点7:代考属犯罪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介绍,针对当前社会诚信缺失、欺诈等背信行为,为发挥刑法对公民行为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增加这样的规定。  看点8:使用假身份证属犯罪。阮齐林指出,以前身份证件的伪造主要是指商业性伪造,这种行为当然要打击。但真正起破坏作用的是使用行为。我们目前的很多诈骗是欺骗得逞,因此这样的修改非常重要、必要。  看点9: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等在网上传播入刑。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李睿懿认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上,对于一些社会危害性很大、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制造网络谣言行为,有必要纳入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有利于对构成犯罪的网络谣言严格、依法、准确地予以惩治。  看点10:公路客运严重超载、超速列入危险驾驶罪。专家指出,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规定为犯罪,为依法打击酒后驾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这次刑法修改对造成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客运超载、超速等行为作出规范,将有效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media_span_url('https://www.shbiz.com.cn/Item/24477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