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绝角 | 阿拉善牧民
体验师 | 小野
来源 | 有种体验(modern_ty)
风起飞尘满衢陌,两鼻孔黑如烟突。
| 1 |
今天北京的十级大风刮起了朋友圈原创诗歌大会。可你知道,生活在黑风阴影下的真实感受吗?
两年前的4月15号,13年不遇的沙尘暴肆虐北京,全城笼罩在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黄沙之中,恍如“寂静岭”。
我作为当时唯一一个逆风溯源的记者,去到了中国沙尘暴最大的源头,内蒙古阿拉善。
驱车几小时到草原深处,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孤零零的民宅。只不过,那里已经不能叫草原了,现在大部分是荒漠。
一个小小的土坯小院,置身茫茫黄沙中心,方圆几十公里,就这么一户人家。
65岁的老太太刘金香正从远处黄沙地平线走过来。
包着头巾,拄着拐杖,深一脚浅一脚,昏黄天地间的小小身影,犹如《龙门客栈》中的大漠来客。
她每天要翻过家门口这片茫茫沙丘,去检查刚栽下的梭梭幼苗。
在绿色组织带领下,刘金香计划70岁前,在1.5万亩荒废的草场上种活梭梭。
可刚种下的梭梭幼苗,被前几天的一场沙尘暴埋住了。
刘金香用拐棍撑着身体,弯腰用手一个个往外扒拉沙子,心疼地手直哆嗦。
七八十年代起,刘金香发现天越来越旱、风越来越大、草越来越少,放羊的越来越吃不上饭了、走得路也越来越远。
最可怕的,还是放羊途中遇到黑风。
一个人正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一瞬间,黄沙来了,在背后形成一堵齐天的高墙,翻滚而来,羊群自发地靠拢、埋头跪地。
人只能独自背对着风向,立定站死,企望不被埋住……
刘金香一次次把院子里堆积半米的沙子用撮箕捣出,一次次拎着腿儿把羊救出沙堆……
她甚至想过离婚,逃离这个鬼地方。可孩子都有三个了。
那时候,她还不知道那黄风、黑风,就是沙尘暴。
2015年阿拉善牧民提供给我的沙尘暴视频
| 2 |
1993年的西北特大沙尘暴,让人们第一次知道黑风的学名。
“沙尘暴”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上。
这场特大沙尘暴从新疆西部边境集结,短短几个小时横扫甘肃、宁夏、内蒙古,造成85人死亡,264人失踪。
刘金香不知道这么多,她只知道,那次的黑风比往常的都可怕。有很多上学的娃儿没回到家,放出去的羊也没回到家。连她自己都差点没命。
那天下午四五点,放了一天的羊,刘金香正要往回走。天上突然刮来滚滚“黑云”,以为要下大暴雨,正急着找地方躲雨。一看,下的是沙和土。
天一下子就黑了。连羊都顾不得,刘金香把上衣脱下来包着头,背向站着,也不敢蹲下,怕被埋了。
指甲盖大的石子打得后脑勺生疼……
后来听人们说,不仅是牧区,连临近的左旗市都像“盖了一层被子”,屋外是黑的,屋里也是黑的,坐在家里点上蜡烛面对面都看不见。
窗玻璃上乒乓作响,灰尘呛得人直咳嗽……人们沉默,惊恐,仿佛接受末日审判。
那场风暴的全貌被一位西北气象工作者记录了下来:骤然大作的狂风,卷起沙石尘土,形成一堵约400米高的沙尘暴壁,自西向东扑来。20分钟内天地一片漆黑,能见度降为零。
沙尘暴壁第一层是黄色的,纸片和塑料袋在高空飞舞;第二层是橘红色,狂沙翻飞得剧烈了许多;第三层是黑褐色,每层有球状尘团剧烈翻滚,发出沉闷的轰鸣……
从此,“黑风来了”成为阿拉善人最大的恐惧。“三天一小风、五天一大风”成了家常便饭。
带我去采访的阿拉善SEE绿色组织员工冯芙蓉,是1984年出生的蒙族姑娘,她很遗憾地告诉我,从小就没有见过老人们所描述的美丽草原,中学时还经常因为沙尘暴停课。
2000年之后,阿拉善成为中国最大的沙尘暴发源地。每遇北京沙尘天气,芙蓉都会收到各地记者的“探源”。
来自日本、澳洲的志愿者来了又走了,留下“生命在这里真是奇迹”的感叹。
刘金香把埋在沙堆里的梭梭幼苗扒出来
| 3 |
从甘肃民勤嫁到阿拉善的刘金香,也曾受到这片沙质草原的款待。
1970年,刘金香才19岁,被丈夫骑着骆驼从民勤接走,5天5夜才抵达阿拉善,成了牧民的媳妇。
她的老家甘肃民勤,曾是一片沙漠绿洲,后来生态恶化,沙进人退,那里的居民成了环境难民,四处迁徙。
来的路上可真不容易啊。
天寒地冻,在沙窝里支起锅,煮化冰块,熬小米粥,一人喝上半碗就继续赶路。
夜里就在沙窝里点火,把脚埋进烘热的沙子,盖上被子将就一晚。
越往阿拉善去,人就越少,树也越少,沙子却越多,风也越大,心里也越慌,恨不得逃回家。
可刚到阿拉善第一天,刘金香就碰上蒙族人宰骆驼杀冬肉,蒙族人说,碰上人家杀肉是有福气的表现。
渐渐的,刘金香发现,这个“荒漠”并非不毛之地,阿拉善的草场上除了骆驼踩过的小路,一簇簇的小灌木毛茸茸铺满大地,家门口几平方公里,就能将她的羊儿喂饱。羊儿还东挑西捡呢。
出去捡柴,盐爪爪丛、梭梭林长得很密,有半人高,要仔细认路,不然会走丢。
那时候,点缀在阿拉善的原始梭梭林还是牧区的天然屏障,拦截着风沙。枯死的树枝也成了牧民取暖的柴火。
从前蒙古族人“迷信”,没有人砍活的树。后来,汉人涌入,开荒种田。人们开始砍活的梭梭树了。汉人砍,蒙古族人也砍,梭梭树甚至被当成燃料,运出阿拉善。
横亘在阿拉善高原的800里原始梭梭林再也挡不住风沙。
刘金香家门口至今还垒着两堆巨大的柴垛,那就是30年前她从原始梭梭林里屯回的冬柴,如今看起来像个漆黑的标本。
即便在1993年的黑风之后,人们还在养更多的羊。最终,草场大面积荒漠化,再也养不活羊,也养不活人。
2010年,阿拉善开始“禁牧”、牧民们被鼓励撤离牧区,60岁的刘金香却舍不得走了。
丈夫去世,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她一个人守着最后50头羊。要是想去邻居家借个东西,得赶着小毛驴,走上大半天。
食物也只有羊肉和面条,没有绿色蔬菜。
她不想再像几十年前那样,一个地方糟蹋了,就逃到另一个地方去。
她找到了新的使命,在荒漠里种树。让在外面打工的儿子有家可回。
离开阿拉善后,每逢沙尘暴,我就会想到上千公里外的刘金香,她和她的小毛驴、50头羊,种的梭梭,怎么样了?
“北方最强”沙尘竟是这样的!这场沙尘暴为何来得这么猛?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
中国北方遭遇今年最强沙尘天气,目前黄沙足迹遍布包括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的10余省(市、区),影响面积超过160万平方公里。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今天夜间开始,受冷空气东移和降水的共影响,沙尘天气将逐渐减弱。
△2017年5月4日,北京气象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市区能见度明显下降,城市空间灰蒙一片。(图自:视觉中国)
近1/6国土面积遭强沙尘侵袭
“看看天,纠结要不要洗头;更倒霉的是,昨天洗车还下雨,今天就来了沙尘暴”……
昨天,不少人刚起床,就被一轮“从天而降”的沙尘暴弄了个措手不及。昨天早晨6点,不少人还在睡梦中,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预计从4日8点至明天8点,包括内蒙古、北京在内,共十个省市部分地区将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沙尘暴,局地强沙尘暴。
昨天的沙尘天气看似来得突然,事实上,此轮沙尘起于蒙古国中南部和我国内蒙古中西部。早在3日甚至更早,漫天黄沙就已在“策源地”——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阿拉善盟肆虐多日。
甚至,当地风大得已经将工地房屋整个吹翻。
“飞扬跋扈”的沙尘,昨天在更大范围扩散。4日上午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沙尘监测图像清晰显示,沙尘影响范围明显向东扩展,面积不断增大。
这是今年第7次,也是今年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过程,截止4日下午2点多,影响面积达到163万平方公里,已经接近国土面积的1/6。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地PM10持续保持在1000微克/立方米以上。北京空气质量跌至严重污染级别。内蒙古及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大部出现5-7级风,阵风达8-9级。
沙尘南移 北京今夜起逐渐减弱
4日傍晚,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预计4日夜间至5日,北方大部将先后出现4-6级风,阵风8-9级,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西部等地局地阵风风力可达10级。北京等地区的扬沙或浮尘天气也将继续,其中内蒙古中东部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中央气象台预测,今天夜间开始,受冷空气东移和降水的共同影响,沙尘天气将逐渐减弱。从目前的气象条件分析,预计到5日傍晚,北京的沙尘天气影响逐渐趋于结束。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预报显示,受强北风影响,沙尘主要影响地区逐步南移。6日起,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将逐步结束,但受沙尘传输影响,6-7日南方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短时中至重度污染。
4日傍晚,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提醒,预计5日傍晚起,上海空气质量将受到北方沙尘污染输送影响。5日夜间至6日上午,沙尘将明显影响上海,空气质量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短时可达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10。
这场沙尘暴为何来得这么猛?
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碧辉分析,这次沙尘天气主要是受两股冷空气先后叠加,导致地面的气旋和大风带来的影响。另外,在内蒙古地区的沙源地一带,前期的气温整体偏高、降水偏少。这些条件叠加起来,助推了起沙条件的形成。
张碧辉说,从蒙古国一直到我国内蒙古一带都出现了大风天气,沙尘从蒙古国开始一直往我国传输。但在传输过程中,我国国内的沙源地,也贡献了一部分沙源。
沙尘暴近年不多见是减少了吗?
不少人感觉这几年沙尘暴并不多见,那么,我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是不是减少了?
对此,张碧辉认为,和历史同期相比,今年沙尘天气的次数偏少,强度偏弱。这是今年第7次沙尘天气过程,而近十年同期平均次数为8.4次。另外,往年基本上到了5月这个时候,会出现2次以上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这次沙尘暴是今年出现的第一次沙尘暴天气,出现得少,出现得晚。
“我国沙尘天气减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张碧辉说,一方面是气候变化导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整体呈现减弱、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就是近些年我国做了很多防风固沙的工作,包括三北防护林等,对于沙源地的起沙条件有一些改善,不利于形成沙尘天气。
张碧辉表示,同时也要看到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在沙源地改变起沙机制,但防护林对风只能起到一些局地的影响。“这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基本上是在5000米的高度输送过来的。”在这种情况下,防护林对风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新闻1+1》视频:沙尘暴来了 为啥还有人高兴?
沙尘暴来势汹汹该如何应对?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最后要说的是,尽管沙尘暴与雾霾比起来,可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轻一些,但毕竟都是害,都要治!
金融圈管理员微信号:CBD_MEIR,欢迎交流。发送 【焚】 到金融圈,每天更新【阅后即焚】给你“好看”!
喜欢文章,随意打赏▼
优质农产品预售平台“乐趣来”,限时扫码注册,立赠200元礼包
评论列表